修炼内丹之士,一定绕不过任督二脉,因为在内丹修炼的过程中,任督二脉为药物运行的途径,内经图所谓的羊车、牛车、鹿车,尾闾下关、夹脊中关、玉京上关,鹊桥、十二重楼、绛宫、丹田等,都和任督二脉关系密切。
炼丹三大要素,鼎炉、药物、火候,任督二脉,就关系到药物运行、安炉立鼎,修真之士不可不明。
道教有重视科学的传统,道教养生主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基础,是故道教养生的发展和中医学的发展,关系密切。
所以我们要讨论内丹学所说的任督二脉,就必须先了解中医是如何阐述任督二脉的。
一、任督二脉我国医学两大经络
属于奇经八脉,八脉分为为任脉、督脉、冲脉,带脉、阴跷脉、阳跷脉、阴维脉、阳维脉。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云“督脉起于胞中,下出会阴,沿脊柱里面上行,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,络脑,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,经头顶、额部、鼻部、上唇,到上唇系带处。”
督,有总督、督管、统率之义,调节阳经气血,为阳脉之海,和男子生育功能关系密切。
“任脉起于胞中,下出会阴,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,至咽喉,上行至下额部,环绕口唇,沿面颊,分行至目眶下。”
任,有担任、妊养之义,调节阴经气血,为阴脉之海,和女子生育功能关系密切。
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奇经八脉的存在,《难经》认为“人脉隆盛,入于八脉”,好比“沟渠满溢,流入深湖”。
奇经八脉所蕴藏的气血,就是我们的生命能量储备,为人类应对复杂的生活作好了生理准备。
李时珍《奇经八脉考》云“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,阴维主一身之里,以乾坤言也;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,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,以东西言也;督主身后之阳,任冲主身前之阴,以南北言也;带脉横联诸脉,以六合言也,是故医而知乎八脉,则十二经、十五络之大旨得矣。仙而知乎八脉,则龙虎升降、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。”
相对于十二正经来说,奇经八脉比较容易被忽视,也正因为他不为人所熟知,所以显得有些神秘。
而近代武侠小说中,更是以艺术的手法神化了任督二脉的功效,有所谓“打通任督二脉,则百病不生”“功力大增”等说法,这些都是不符合实际的。
虽然说八脉属于奇经,但是仍然和人体脏腑健康关系密切,叶天士说“奇经八脉,隶于肝肾为多”,女子孕育、月水,多与冲任二脉有关;男子肾气则多和督脉有关。
而肝肾之病,也会影响到奇经八脉。“肝血肾精受戕,奇经八脉乏运用之力”。
所以对于奇经八脉病变的治疗,叶天士总以补肝肾为主,并侧重于填精补髓。任督二脉,其实并不神秘。
二、内丹中任督二脉的功用
《南华真经.养生主第三》云“沿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”
李桢云“人身惟脊居中,督脉并脊而上,故训中。”
王夫之云“身后之中脉曰督。缘督者,以清微纤妙之气,循虚而行,自顺义适得其中。”
是故王夫之认为,《养生主》中所谓“缘督以为经”,就是后世内丹家所说的调药上行的意思。
王沐《悟真篇丹法要旨》云“奇经八脉,中国最古医经《灵枢经》已有列论,但是应用于丹诀中,是《悟真篇》作者张紫阳明确提出来的。”
依我看来,王夫之是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《南华经》的,《庄子》或许本没有那个意思。
《说文》督,即是人衣服后面的那条逢。缘督以为经,有合乎中常之道的意蕴。
但是却也证明,自宋元以来,修真之士对于督脉的重视。
李时珍《张紫阳八脉经》云“凡人有此八脉,具属阴神,闭而不开,唯神仙以阳气冲开,故能得道。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,一气之祖,采之唯在阴跷为先。此脉才动,诸脉皆通,此督、任、冲三脉,总为经脉造化之源。”
又云“丹书论及阳精河车,皆往往以任、冲、督脉为说,未有专指阴跷者。而紫阳八脉经,所载经脉,稍与医家之说不同。然内景隧道,唯返观者能照察之,其言必不谬也。”
王沐云 “丹家筑基,首先要打通任督两脉,称为通任督,也叫通三关。”
“筑基阶段,目的是补足人体生理机能的亏损,通任督,通三关,只是后天气贯通两脉循环之路,使其自然开合。此时尚无药物可言,只是做炼精化气的准备。但从医家疗疾角度来谈,气血周流,经络畅通,对养生祛病是大有裨益的。”
《金丹大成集》云“三关者,脑后曰玉枕关,夹脊曰轱辘关,水火之际曰尾闾关。”
“任督一通,其他六脉逐步皆通,如大海与江河一样。”
《心印经》“七窍相通,窍窍光明。”
“所谓百脉齐开,即气通、热通、前通、后通、一身通,但只为初步打通径路的入门功夫,不是升堂入室境界。”
在修炼过程中,药物沿三关而上,又自泥丸、绛宫、丹田而下,即完成一个周期,谓之“小周天”。
是故王夫之云“缘督者,以清微纤妙之气,循虚而行。”就是指药物沿督脉而行的意思。
如王沐先生所言,督脉在内丹修炼过程中,只是作为药物的通道,通任督乃是为经络通常,药物周流做好准备。
而一如我们平常的认识,丹家多注重静坐功夫,是故通任督二脉,多于静坐调息中完成,不知道教还有导引之法,如果用之得当,对于通经络、行血气是大有帮助的。
笔者认为,若兼之以内家拳、八段锦等动功导引之术,任督二脉的打通会更快一些。
且通任督二脉,为阴阳气血之海,若肝肾不和,则奇经受其阻滞,是故欲修内丹者,还当以补衰朽为要务,使身体机能健旺,精气神三者达到充足饱满的状态。
这些除了通过静坐调节心神、精气之外,还须借助于药饵的资助。
是故知内丹集道教炼养之大成,欲修内丹者,必须具备服食、房中、导引、吐纳、静坐的知识,是道教修炼最上层的本领。
中国道家传统内丹功,在道家气功流派中一直秘密流传着。时至今日,许多纸媒和网媒关于内丹功修炼法多有涉猎,其修炼方法基本一致,且“四平八稳”,但往往这些修炼方法入不了行家之眼。其主要原因在于入门之法不明朗,阴阳及先后天之妙理太玄虚。
为了使广大内丹功修炼者早日登堂入室,现将我所修炼的内丹功入门功法浅述如下,供初学者修炼及各位气功爱好者参考。
修炼传统的中国道家内丹功,须先从有为之法入手,明了先后天及阴阳妙理。后天乃有为,先天乃无为。后天属阳、属动,阳中有阴、有静;先天属阴、属静,阴中有阳、有动。后天转化为先天,也即阳转换成阴。后天阳中之阴转化为先天阴中之阳,即所谓“道至虚无生一气”、“无中生有”、“静极而动”等等。
内丹功修炼达到返先天状态时,所有后天的一切有为之法、思维方式都不复存在,到此时练功者方真正进入内丹功之门。
现今,社会上流传内丹功之文武火炼精、采大小药,过三关之法等等,乃有为之法。当练功者返入先天状态,先天元气出现之时,如果用有为之法炼气,那岂不又落后天,殊不知先天真意在此时的作用何其重要。
内丹功之入门功法,第一步炼己,第二步乃筑基。筑基完成之后,人体内部气机畅旺,神志清真,高层次的修炼便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展开。
筑基阶段,气通任督,此时之气在中医学上称为营卫之气,在武术上称之为混元气。如果区别起来,则营气行走于血管之中,卫气行走于腠理之间。卫气来自水谷之气、精气,其发源地是两肾间的命门,储存地是下丹田。混元气为开路先锋,其作用乃打通任督二脉,排除障碍,强身健体,以利先天之气畅通无阻,混元气炼成,任督二脉皆通之后,进而修炼静定功夫,老子所谓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。
当静极而动、阳生之时,即元始先天祖气到来之候。此时,玄关窍开,采取之法要求忘却一切思维,以无待己,恍惚之中以真意反光内照,真气绵绵。待先天气足之时,以真意引先天之气行走于由混元气所打通的任督二脉之中。修炼者一旦达到先天之气能在脉中行走,便已经开始建立了先天之体,从而便有“一身百脉,尽若春生”,春意融融,舒适清爽等效应。
一、炼己
盘坐宁心,松静自然;唇齿轻合,呼吸缓绵。手须握固,眼须平视:收聚神光,达于天心。进入泥丸,降至气穴;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丹田气暖,肾如汤煎;气行带脉,炼已功全。
炼己之法当调身、调息、调心达到要求后,接行收聚神光:慢慢将两眼神光从远处收至天心(两眼之中间),同时轻轻合上双眼。光聚天心又称回光,把神光回收至天心。然后引此神光进入脑中泥丸宫,再慢慢降光至气穴。此处气穴位于两肾之间,脐后七分,命门前三分。
绵绵若存乃一腹式停闭顺呼吸法,吸气时气从鼻孔缓慢吸入,沉至气穴,同时整个小腹部及两肾向外稍扩张。气吸至七分满时,闭住气,意守气穴,闭气时间总以不勉强为度。呼气时从鼻孔慢慢呼出。放松腹部及两肾。如此吸、闭、呼循环练习,久而久之,腹部及气穴逐渐温暖如春,此为初具丹田气。
进而两肾火热如汤煎,此为肾中精气发动,将要外出。精气若有自行走为肾中精气发动,将要外出。精气若有自行走动之兆,此乃关键之时,立即以意引此精气行走带脉。带脉打通,且顺畅之后,丹田之气足矣。行功至此,效验自知,炼己功成,接行筑基。
二、筑基
丹田气足,督任逆行;防危虑险,依脉运行。周天循环,畅通身融;气归丹田,功成法明。
当丹田之气充足之时,意运此气过督脉三关(尾闾、夹脊、玉枕)入泥丸,顺任脉降中丹田,再降至下丹田。如此周天循环不已,脉路畅通。此时,全身精力充沛,目光炯炯,面色红润,气足神清等等,至此筑基之功已成。
筑基阶段,气通任督之时,须防危虑险,逐步打通督脉三关,不可心急烦躁,否则导致气血乱窜,走火出偏。
这一阶段专炼混元丹田气,此气炼成不仅身强体健,可为人治病疗伤,而且可应用于武技之中:运气于胸腹可抗拳脚棍棒击打,运气至手掌,则可开碑裂石等等。混元一气真功,实乃妙用无穷。
以上所谈内丹功入门功法,避免了玄虚之论,通俗易懂,且效验立杆见影。如在秋夏两季子午二时修炼,则更见其效。